作者:杜爱霖发布时间:2023-07-30 17:12:53
七尺约为一米六八,古人常说七尺男儿应该顶天立地,但实际上七尺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高。按照古代的测量方法,七尺大约等于现在的1.68米左右。在现代社会,随便一个男子的平均身高都在1.70米以上,所以古人所说的七尺男儿顶天立地,多半是有些夸张的说法。
尺,作为一种长度单位,有一个传说认为它起源于夏代时期的大禹。据说大禹将自己的身高定为一丈,并将其划分为十等份,每份定为一尺,这样就形成了最早的尺度标准。因此,我们常说的“丈夫”一词就是由此而来的。过去称七尺男儿实际上是表达了一名男子具有男子气概,并且非常豪气的意思。在古代,认定一个好男儿的标准是他是否有担当和所作为。
中国的尺度在秦汉以后不断演变,历朝历代都有所增加而没有减少,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。到了汉代,人们将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称为一尺,这体现了古人的智慧。随着朝代的更迭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,这种简单的测量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。为此,鲁班在适应时代需求的基础上,通过不懈的努力对尺度标准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七尺男儿常用来形容胸怀大志、有理想和抱负的年轻人,而不是用来形容儿童、妇女和老人。这是因为在古代,尺不仅用于测量身高,还可以用来测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品行。一个人如果多行义事和善良之举,就可以被称为高七尺。
在古代等级森严的社会中,地位尊卑非常重要。不同地位的人身上所携带的配件或其他装饰都有讲究。只有地位达到一定高度的人才能携带较长的配剑。此外,衣服上挂的缎带长度也有所讲究,地位较高的人才能配带较长的缎带。因此,在古代并不是谁都能被称为七尺男儿,实际上身高九尺的人像三国时期的吕布非常罕见。